湖南法治報全媒體記者 杜巧巧 實習(xí)生 雷孜研
近日,攸縣公安局多警種聯(lián)動,在廣西、湖南多地同步收網(wǎng),成功破獲一起涉案金額高達500余萬元的銷售假煙案,抓獲犯罪嫌疑人7名,現(xiàn)場查獲假煙1300余條。
作為案件主辦負責人,攸縣公安局治安大隊副大隊長張有為向湖南法治報記者披露了背后的偵辦心路——
事情要從去年10月說起。
當時,我們巒山派出所接到群眾報警,稱自家在辦理喪事時,從一名叫黃某的男子處購買了50條“黃芙蓉王”香煙,抽起來口感不對,懷疑是假煙。
50條假煙?背后絕不簡單。我們判斷,這很可能牽涉一個更大的犯罪網(wǎng)絡(luò)。派出所隨即將線索移交至我們大隊,隊所攜手展開調(diào)查。
初步摸排果然驗證了我們的推測——一個以黃某為核心,利用殯葬活動等場合銷售假煙的隱蔽團伙,逐漸浮出水面。
這伙人反偵查意識極強,行為隱蔽。通過技術(shù)追蹤,我們僅能確定假煙來源于廣西的上線,至于具體源頭、運輸路徑及分銷網(wǎng)絡(luò),籠罩在迷霧中。
一箱煙50條,體積不小、分量不輕,他們是怎么跨省運輸,又如何在各地銷售而不被察覺的?帶著這些疑問,我們首先依托技術(shù)手段進行分析,待初步鎖定方向后,自9月起,兩次奔赴廣西,從防城港到南寧,逐線排查、追蹤線索。
實地偵查終于揭開了謎底:他們通過包車、零擔物流等方式,將假煙從廣西運至湖南,再“化整為零”,分銷至攸縣、耒陽、益陽等地。整個交易過程中,不留一點轉(zhuǎn)賬痕跡。更狡猾的是,他們還專門添置了噴碼機,自行偽造卷煙標識,讓假煙更難辨認。
那段時間,我們專案組輾轉(zhuǎn)于廣西、江西及湖南多地,逐步摸清了該團伙的運作模式、成員結(jié)構(gòu)和活動規(guī)律。直至今年,主要成員——陳某、譚某、黃某已被我們悉數(shù)掌控,收網(wǎng)時機終于成熟。
行動當日,我們多組同步巡線出擊,分赴廣西、省內(nèi)等地實施抓捕。整個過程干凈利落,7名犯罪嫌疑人無一漏網(wǎng)。
我至今清晰記得在窩點搜查時的場景,那也是我從警10年來頗為震撼的一幕:房間里堆滿成箱的假煙,“和天下”“芙蓉王”“中華”“荷花”……各種品牌一應(yīng)俱全,清點下來共計1300多條。旁邊擺放著那臺用于偽造標識的噴碼機。僅現(xiàn)場查獲的假煙,估值已超過45萬元。
通過審訊我們得知,自去年5月起,譚某與黃某便合伙從事這門“黑心生意”。二人共同出資,由黃某聯(lián)系廣西上線陳某進貨,再雇人負責運輸及現(xiàn)金結(jié)算,形成了一條完整的假煙銷售鏈。僅今年3月至案發(fā),該團伙購進的假煙就超過5000條,總涉案金額高達500余萬元。
目前,7名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回顧一年半的追查歷程,從一條群眾提供的線索起步,到跨省追蹤、多地收網(wǎng),過程艱辛,結(jié)果令人欣慰。不僅摧毀了一個危害市場的犯罪團伙,更讓我深刻體會到:群眾事無小事。一包可疑的香煙,背后可能是一條侵蝕千百家庭的黑產(chǎn)鏈條。
我們也想借此提醒廣大群眾:購買卷煙請務(wù)必選擇正規(guī)渠道,若遇到價格異常偏低、包裝存在瑕疵的情況,一定要提高警惕。切勿貪圖便宜上當受騙,給不法分子留下可乘之機。
責編:譚好
一審:譚好
二審:伏志勇
三審:萬朝暉
來源:湖南法治報









